Saturday, October 6, 2012

《西域,不只是传说》 之七 安西北庭 第一章 四面临敌 ...

弼马温威震河源 ( 定调之战)       五月下旬宰相姚崇就接到了吐蕃大论坌达延的亲笔信,希望朝廷能派员前往河源共勘边界、再结同盟。连使者都替朝廷选好了,已经退休的解琬。

坌达延这就是想把在河曲占到的便宜,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。这个亏玄宗皇帝能吃吗?不可能啊。不想吃亏就得面对一场战争。前有神龙界约,后有杨炬把河曲划为金城公主的沐浴之地,不管这里面有什么阴谋,吃什么亏上什么当,这可都是朝廷的态度。

坌达延 的要求不过分,但是超出了朝廷承受的极限。这一点解琬心里非常清楚,走之前就告诉玄宗皇帝,放弃幻想、准备战斗。特别提醒玄宗一定要在渭源驻扎重兵防守。果不其然,话不投机半句多,双方不欢而散。

文戏结束,武戏登场。八月的时候吐蕃大论坌达延与乞力徐统领十万大军,破临洮、临兰州,前锋直抵甘肃渭源。

渭源?真是英雄所见略
同,与解琬的建议一模一样,难道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?    实际上也没啥,渭源是朝廷的养马场,弼马温王晙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附近。吐蕃人就是来抢马的,抢了就走,打了弼马温王晙一个措手不及。亡羊补牢,朝廷派出迎战的两个人,一个就是弼马温王晙,另一个是薛婆婆薛讷。弼马温还好说,薛讷据说是世之名将,咋得这么个外号,薛婆婆,多难听。

估计薛讷也是老大不乐意,不过没办法。这是敌人给的。

年初的时候奚、契丹部落曾经向薛讷表达过内附的意思。说为什么这些人现在都跟着默啜,那是由于朝廷废止了松漠都督府。

没有依靠,在默啜的打压之下就无可奈 何了。只要朝廷能恢复松漠都督府,马上这些人就归降。实际上这就是默啜的一个计策,骄兵之计,如果唐军上当正好可以打个伏击。主持工作的薛讷当时就动心了。

收降奚、契丹就可以去默啜的羽翼,何乐而不为?就主动请战。玄宗皇帝也是怦然心动,太想报当年的一箭之仇了。

薛讷的作战计划很快就被批准了。客观地说薛讷选择的时间点不错,正当夏季,草原上牲畜的繁殖时期,牧民们根本不可能随意迁移。正好被抓个正着。可是薛同学漏算了一点,唐军以步兵为主。

大 夏天地,扛着枪、提着刀,还得背着行李、吃的,走个十里八里的还行,走个上百里、几百里,就是个问题。大问题!    利欲熏心,手下咋劝都不行。

薛讷进入了思维的死角。结果是显而易见的,被人家打了伏击。唐军死伤十之八九,薛讷也因此得了薛婆婆这么个美称。

这也暴露了唐军的弱点,战马太缺乏了。这也是为啥把王晙这样的强手调去养马。战败了,作为主战派之一的薛讷战败了,对唐军的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

不少将官直接就被推出去斩了,薛讷被削职为民。本来都回家抱孩子去了,机会又来了, 河源出现警报。玄宗左右一看,真没有合适的人选。一个萝卜一颗坑,都忙着那。

没办法让薛讷以平民的身份,统率大军、戴罪立功。十月的时候,昨日刘郎今又来。

向东跨过洮水,直扑渭源,吐蕃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进驻大来谷。大来谷就在渭源的西北,真是轻车熟路哇。

王晙也亲率两千人马前来迎战。啊,两千人?这王晙还嫌人多。与临洮军回合之后,挑挑拣拣,王晙挑出七百人。挑强壮的、挑长相奇特的。

这又不是找对象,打仗还挑长相?关键是任务比较特殊。到了晚上,这些人换上了吐蕃人的衣服,准备偷袭。高抬脚、轻落足,摸到了距吐蕃大营五里远的地方。好了,冲锋吧。

你冲吧,王晙的将令可不是这么说的。“前遇寇,士大呼!”    喊,人家通讯基本靠喊,王晙的进攻则是完全靠喊。

哦,原来就是吓唬人。吓唬人也不简单,这叫乱军之际。

夜深人静、鼓声震天、人喊马嘶,能吓死人!谷内的吐蕃人就被惊醒了,有些人跑出帐篷来想看看咋回事儿,看到的情景更加心境。看到啥了?看到自己人对砍。咋还自己人对砍?王晙的手下不都化了装了吗?    蒙了,这就炸了营了!    十万人的大营乱了套,那还了得?自相拼杀、死者上万。

第二天天一亮,互相询问,“来了多少敌人?”    “不清楚,反正不少,看看我们死了这么多人。”    人心惶惶 , 这个仗没法打了。薛讷的大军也挺进到了距离大来谷二十里的武街。想跑就有点来不及了。

王晙到武街与薛讷的大军会合,还是夜袭。吐蕃人这就更乱了,如惊弓之鸟纷纷向洮水退去。十万人的大军,想过河,难了!    大军先锋王海滨一马当先,从武街杀到壕口,一直杀到洮水岸边。前有大河,后有追兵,吐蕃人无路而走,奔西北而去,逐渐就汇集到了长城堡。

王海滨也就尾随而至。秦始皇修长城,在临洮附近也有一块,秦朝的西部边境就是甘肃临洮。

长城堡也就因此得名。估计是一个小高岗,或者是烽火台。

人都说死地后生、绝处逢生,兔子要是拼了命也能咬人啊,何况是善战的吐蕃大军。王海滨的先锋大军就被困在了长城堡。

这一阵唐军的进展太顺利,简直就是赶鸭子,就是砍瓜切菜。尤其是先锋营,如入无人之境,到了长城堡前就变成了孤军深入,追杀的反倒陷入了重围。身当恩遇常轻敌,力尽关山未解围,    相看白刃血纷纷,死节从来岂顾勋?       大战多时,将星殒落,箭空在,人已去。那为啥后面的唐军没跟上?    为啥要跟上?    看着王先锋自己立功不是很好吗?木秀于林风必吹之。

据说王先锋的赫赫战功遭到同僚的嫉妒,就此将军们留了这么一手?! 虽然史书上言之凿凿,对这个记载我还是有些疑问。嫉妒之心人皆有之,更可能的是唐军上下没有料到局势会进展得如此顺利。

在此之前唐军从未在十万人级别的会 战中获胜,失败的心理阴影岂能轻易遁去?    长城堡前,将星殒落,使唐军的胜利多少有了点苦涩的味道。但是这一战注定要载入史册,薛讷催动的大军很快就杀到了长城堡前。困兽犹斗的吐蕃人变成了被屠杀的对象。

血流成河,洮水为之阻塞,天地为之变色。出来混总是要还的!    这一战是定调之战。

定调?定什么调?为今后唐番之间的征战定调,为公元700年以后唐番之间的征战定调。唐军威武、再威武!     河源的胜利使玄宗皇帝笑逐颜开,再也不用想亲征的事儿了。

当初坌达延兵临临洮的时候,玄宗皇帝就想御驾亲征。战报传回长安,玄宗与几位主要大臣一商量,决 定拆桥、毁城。桥、城,都是吐蕃人建筑的,留之何宜?这个逻辑就有些乱,也许高兴过头了。

这些年来对吐蕃的战争输得太多了、太惨了。不过现在都是过去了, 弼马温王晙就解决了战斗,怎能不高兴?    唯一让玄宗不高兴的就是王海滨的陨落,太可惜了。本来可以树个典型,现在空留遗恨,更留下孤儿寡母。

烈士的遗孤,那就是革命的后代,王海滨九岁的儿子被接 到宫里,与后来的太子李亨同吃、同住。赐名忠嗣,忠臣之后。王忠嗣,二十年后誉满天下的名将。

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。河源大胜,为唐番之间定了调,也为玄宗皇帝未来的二十年定了调。乘风破浪会有时,李唐又开始向另一个高峰挺进了;    河源大胜,也震动了周边的各种势力,漠北的默啜就是一个。默啜感受到的是压力,也是无奈。

河源之胜使唐军能够空出手来真正面对默啜,怎能没有压力?    虽然玄宗皇帝并没有拒绝默啜在四月的求亲,表现得似乎还很积极,但是默啜明显地感觉到了敷衍,被游戏的滋味虽然很有滋味,却是品不出是什么滋味的滋味。欲知后事如何,请看下回:何以号令西域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