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October 6, 2012

[转载]吴长江谈素描——它是一种力量

原文地址:吴长江谈素描——它是一种力量作者:任自付油画 来自:雅昌宋明筱空间 3月15日那天,中国美协第一行政长官吴长江先生莅临油画院。做了内容为中国美术和素描造型的讲座,谈了不少。当日虽已笔录记下,但因近些日子自己身体不佳,直至今天才整理成文,故内容很难记得详尽,多也是自己的“有感”罢。吴先生
讲得最多的还是素描的问题。

在这个博客里我也发了不少关于谈基础问题的博文。也许是因为我本人自身的基础弱,自以为是的认为“女人无需坚实的基础,只要保持良好的感受就OK啦”。

结果这真是大错特错,感觉好,手却跟不上,那就只能是画家一个人的感觉,甚至画到最后,犹如突然停电一般,手忙脚乱,自己的感觉也都模糊不见了。这样的“自命不凡”不知道是可悲,还是可喜。

素描到底是什么? 吴长江先生说我们的素描还是应该研究骨骼肌肉、解构的概念。“什么与什么结合构成体积。……”吴先生周游世界艺术,访学各国美术院校,阅尽千万博物馆珍宝,再次回首,面对国内油画,不禁提出:素描问题不可轻视,基础的准备非常不够。

我想,素描是最直接地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力量。是的,它是一种力量,一种艺术的根。这种力量并非是简单的形准,结构不出问题,更是一种绘画的关系,油画的命脉。尽管图像时代的到来,喷印投影也已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,但是照片永远替代不了油画,照片摄影有摄影艺术之美,画有画之美。

不敢说很多画就妙在形不准神相似上,但总没有一张画只因为形的严谨便成为传世佳作吧。当然,说这个有些跑题,其实我只是想更进一步的说素描没那么简单,而体会其真谛的人又是寥寥无几。可悲,可悲。不要让图片影响了自己的眼睛,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然,才能画出自己内心的艺术。

早在1653年,荷兰画家维米尔最早使用小孔成像来帮助自己画油画;德拉克罗瓦也曾大量使用照片,德加也参考照片来画画,还有纳比派的哥几个几乎可以说是善于使用照相机。可是照片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,并不能取代画家的眼睛,我个人认为画是表现模特与画家之间的感受力量,不是一味的细致入微,而那抬笔落笔感觉如履薄冰一般。那样的艺术则没有力量。吴长江先生谈到了全国美展,希望更多的年轻画家可以参加。

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——全国美展、全国青年美展,北京双年展……几年一次,历经几届,见证着中国油画的成长。而纵观这些国家大型的美展中:国画作品工笔较多;油画作品超现实写实的占了较大的比重,而那些画得轻松或者抽象类的作品还没有崭露头角。可喜,可喜。

油画兴衰700年,自14世纪,凡·艾克兄弟相继共用九年完成《羔羊的崇拜》,便开启了世界油画的先河。文艺复兴已然过去了六百年,但对待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影响却仍然存在。油画的取舍,素描的精意,经典的传承一直困扰几代油画家,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。

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