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October 6, 2012

王强:中国危机公关败多胜少

《螳螂》 “专利怪物”更新商战文化 搜狐文化:搜狐文化的网友们好,今天我们请到王强老师作客搜狐文化客厅。王强:大家好,我叫王强,前些年写了几本书,比如《圈子圈套》,承蒙读者的厚爱。最近因为写了一本新书《螳螂》,故而有机会到搜狐文化客厅来跟大家聊聊。

搜狐文化:您在《螳螂》中提到了“专利怪物”等等不为众人周知的经济现象,能否谈谈您对商战的理解? 王强:一帮人会把一些专利买过来,希望别人侵犯他的专利,然后就打这些人的官司,专利怪物就是做这种事的。苹果与三星的官司,或者之前更有名的GOOGLE与摩托罗拉的几个官司,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。目前中国企业遇到的还比较少,所以众人也不太了解,但是这种危险已经迫在眉睫了,很多企业一旦被人盯上,就会成为人家的靶子,用这种方法一打一个准。

另一个稍微前卫一点的话题叫做诉讼证券化。比如一个或几个消
费者与某家很大的企业发生了纠纷,完全处于弱势,以这些个人的水平、资源完全无法与这企业抗衡,如果在北美、欧洲,就可能会有人出钱来买你的官司,这些人很有实力也很专业,由他们出面来和这些企业打官司,最后大家瓜分判决或和解之后的那些东西。

大家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怀疑,但这种事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。随着中国越来越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,会被更多人当成靶子,打向你的不仅有冷箭或子弹、手榴弹,没准儿核弹也会过来。我想通过《螳螂》这本书给大家展示商战的另一面,让大家知道真正的竞争是非常惨烈的。

王强 搜狐文化:您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专利诉讼,您接触过许多这类案例吗? 王强: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现,那种竞争已经不是我们平常讲做销售做市场争客户的那种层次,而可能是竞争对手利用法律,利用公众形象、社会责任甚至道德等等其他手段,对你使出致命的一击,可能置你于死地。在食品行业,某奶粉某饮料或某种茶被发现用了某种添加剂,整个企业可能就这么没了,我们觉得很震惊,但这种事在国外其实太常见了。

渤海湾发生的康菲石油漏油事件,相比拉丁美洲墨西哥湾发生的事,真是小菜一碟。一个企业为什么忽然间就没了?一定是有人想让它没的,一定是它的竞争对手或其他什么相关因素导致的,而不会是因为某个消费者或某个政府部门。

当你闷头做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市场推广时,一定要有一个意识:当你越来越树大招风时,你面临的并不只是风朝你吹来,还可能是旁边的人正在磨斧子打算断你的根。搜狐文化:书的宣传标语是“这本书必将摧毁那批如日中天的企业”,您的写作是为了摧毁吗? 王强:这句话是出版人看完这本书后他们自己的理解,或者是他们认为可用的市场宣传着眼点。我自己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摧毁,而是希望能够催生一些新的行业,在未来新的行业和业务模式发展起来之前把它们写出来。

现在很多企业想投资但不知向哪里投,其实完全可以投资给一批专业做法律或做企业的人。诉讼证券化、专利怪物等等很多东西,有可能形成新的行业,我正希望通过这本书引发一些新的发展方向。

就像我09年出的《创始人》写团购一样,而2010年一直到2011年上半年最火的东西正是团购。《螳螂》 危机公关:进步的社会没有人能只手遮天 搜狐文化:国内做危机公关的现状如何? 王强:危机公关这个词在国内非常热,大家的危机意识都很强,这是拜互联网行业所赐。但从2011年红十字会所面临的公关危机可以看到,可能面临危机的不仅是企业,一个组织一个事业单位一个政府部门都可能面对。

有一个例子,危机公关圈子的朋友对这个例子是非常有体会的:一个女人正好在洗澡,忽然闯进来一个男的,要把她的形象拍下来,这时女人下意识地就会面临一个问题,挡上面还是挡下面?本书里的几个角色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番热烈讨论。我们现在无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甚至一些政府部门遇到这种危机时,所面临的局面往往也是挡下面还是挡脸的困境,最后可能是陷进井里,根本无处可逃。其实到现在为止,危机公关成功的极少,而失败的则比比皆是,可口可乐、蒙牛、汇源等类似的例子太多了——这些还只是和质量相关,还有很多与商誉相关、与企业形象相关。

搜狐文化:危机公关为何会失败?您觉得危机公关的关键何在? 王强:危机公关之所以失败,都是因为公司或机构觉得它比别人聪明,觉得自己比老百姓比媒体聪明,或者觉得自己的能耐比消费者、媒体、公众都要大,觉得自己手大到可以遮天,把东西捂起来,或者让大家都相信他所说的。危机公关失败的都败在认为自己比别人有能耐,觉得自己没问题上。

而成功的则多是老老实实,实话实说,最后往往是不太“公关”的那些反而损失相对较小,这是从我个人的视角看到的情况。《螳螂》 商业文化的诡诈:一切皆可成幌子 搜狐文化:您书中的角色陆志远对于环保问题有一番精彩言论。

您本人对此有何观点? 王强:这本书出来以后就有人跟我聊,问我这个人是不是守旧派,对于环保新能源这种东西不支持。主人公陆志远的一些话是我本人的观点,有些也不是。

但是有一件事:支持新能源或支持环保,与那些以环保名义让你买东西的厂家,这两者要分清楚。比如有人鼓吹这个杯子特别环保,建议你买这个杯子,这时你就要琢磨了,他是真的环保还是在卖你杯子。

现在的情况是,如果你不环保不绿色,你这人好像就大逆不道似的。其实如果一个幌子被举得太高,往往就变成骗人工具了。

比如现在很多洗手间用干手的吹风机代替了擦手纸,机器旁还还有说明,用机器取代纸巾一年可以少砍多少多少树,令人觉得特环保似的。其实机器用的电也是烧煤发的,也会造成空气污染,破坏山川,流失水土,甚至吹风机的噪音是否环保也值得疑虑。《螳螂》 没有书能提供放之四海而皆适的真理 搜狐文化:您创作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? 王强:我最怕别人问我这个问题。

我现在有一个体会,作者写书的初衷与大家看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没什么关系。如果非要说动机,是我这些年总觉得,一个人同时作为企业人和社会人,两个属性是有很大冲突的。当你作为某利益集团的成员时,你的利益必须与组织利益一致;但你又作为个人角色生活在这个社会上,又有其他各种道德观、价值观,两者之间的冲突有时会非常激烈。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写这个冲突。

搜狐文化: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语录,最能体现小说精髓的是哪几个? 王强:要把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精炼为几句话,或者用几条语录来代表,是很令人难受的。2009年我出了一本书《创始人》,里面有几句话我自己特别得意,其中之一是“在资本面前连资本家都是渺小的”,那本书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人是怎样被钱驱动的。但后来我发现,读者对这句话大多毫无印象,无所触动。

一本书的语录什么的其实完全不重要。搜狐文化:您在书中的主人公总是做一些她自己认为非常对的事,但却遭到公司同事的不满。您是不是能给职场新人一些建议? 王强:书中的女孩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最后路越走越窄,这并不只是职场新人所面对的问题,而是职场或商场里所有人都面对的问题,即企业人与自然人角色相冲突的问题。搜狐文化: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? 王强:有的东西可以协调,也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调和的。

每个人时刻都可能需要作出选择,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中都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,没什么适用所有人所有环境的普世真理。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